“比起以前登台,这次心里更有底了,就想把老师教的‘绝活’都亮出来!”8月9日下午,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剧场内灯火璀璨,丝竹悠扬。由扬子晚报、江苏省苏州昆剧院主办,苏州太湖雪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2025年“姑苏水磨调”少儿昆曲品牌——7日剧目进阶营结业汇演在此华美上演。历经一周的精雕细琢,这群小小昆曲传习者们,褪去了最初的青涩,以更沉稳的台风、更纯熟的技艺,为观众奉上了一场精妙绝伦的昆曲艺术盛宴,同时也为他们的昆曲进阶之旅画上了璀璨的句点。
当天清晨,学员们就整理好大包小包的行李,从太湖雪蚕桑文化园出发,踏上结业汇演的征程。到达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后,便第一时间在带队老师的指导下快速进入状态,提前站上了厅堂戏台认真排练。“往前站一点,站在这条线的时候面光是最好看的。”江苏省苏州昆剧院一级演员沈国芳老师耐心地说道。
化妆间内,老师们纷纷出动,肉色的戏曲油彩均匀打底,孩子们便变成了可爱的 “瓷娃娃”,胭脂红、黛黑眉、朱红唇,上挑拉长的眼尾极具昆曲里“凤眼”般的神韵,再做好最后一步“戴头面”的流程,日常的稚气便化作了千百年前脂粉丹青的风雅与温婉,仿佛经历了一场时光穿梭一般。看着镜子前妆容精致的自己,孩子们眼里亮得像落了星子。趁等待的间隙,她们还悄悄翘起指尖,勾出那抹经典的兰花状,一点点揣摩、练习即将登台的身段,眉眼间除了孩童的活泼天真,还多了几分专业演员的戏韵。亮堂的房间里浮动着妆粉的细腻甜香,用榆树胶精心梳理过的“片子”散发出淡淡的草木清芬。此刻所有人都满怀期待。
汇演伊始,江苏省苏州昆剧院一级演员沈国芳老师欣慰地致辞。她肯定了每一位小演员的付出,并将所有人的进步记在心里,话语里满是鼓励。随着曲牌的乐声流淌,汇演正式拉开帷幕。“悄含情,暂倚闾”,戏台上的歌声如同云雾般悄然散开,小演员们吐字归韵一丝不苟,将特有的“水磨腔”展现得淋漓尽致。个人展示时,她们捏着手帕,微屈双膝,跟随着鼓点逐步走到戏台中央,纤纤玉指轻抬,模拟推门之姿,手腕又轻巧一转,仿佛触及门环,随即一个轻盈的退步侧身,眼神流转,自信的笑容配合着悠扬的唱词,“开门”的动作就这样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虽然小演员们展示的都是同一唱段,但每位学员的演绎各不相同——或天真、或娴静、或俏皮,宛如同一枝头上绽放的姿态各异的花骨朵儿。站在侧幕的沈老师也跟随着曲调微笑着观看每一位小昆迷的演出,频频点头。台下的家长们屏息凝神,专业相机、手机记录不停,唯恐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
令人动容的不仅是演出本身,还有学员之间互帮互助的情谊。来自北京的王美怡同学说:“在这次昆曲夏令营除了学到很多东西,也交到了很多好朋友。”营内年龄稍长的学员在自身掌握角色的同时,还会主动帮助年龄小的师妹扣动作、对唱词。已连续参加四届“姑苏水磨调”培训的叶浠蘩同学还提到:“这次夏令营不同于之前学习的杜丽娘的水袖动作,我学会了如何用手帕来展示人物的内心,很感谢沈老师的教导和其他姐姐的帮助。”七天里的每一次练习,都像在解锁昆曲更深层的密码,学员们不仅从指导老师的口传心授中习得招式技法,还在互相的讨论中、一腔一韵的揣摩里触摸到昆曲那流动的灵魂。
结业仪式上,沈国芳老师为学员们授予了由扬子晚报与江苏省苏州昆剧院联合颁发的荣誉证书,以及一束象征着阳光与成长的向日葵。这份礼物不仅是对学员们七天以来刻苦钻研、技艺精进的嘉奖,更是对他们坚守传统艺术、勇于攀登艺术高峰的殷切期许。那萦绕在剧场的水磨清音,如同浸润心田的甘泉,在他们心中催生出了茁壮的传承之苗。相信在新时代,古老的昆曲艺术定会焕发出更加绚烂夺目的光彩。
实习生 冯好 张佳怡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梅方滢
校对 胡妍璐
融胜配资-天天配资网-配资门户的申请入口-配资股票配资按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